两首描写夏夜的佳作,悠然忘我,清幽静寂
夏夜
唐代 · 韦庄
傍水迁书榻,开襟纳夜凉。
星繁愁昼热,露重觉荷香。
蛙吹鸣还息,蛛罗灭又光。
正吟秋兴赋,桐景下西墙。
韦庄是晚唐著名诗人,他早年科考落第,无颜还乡,又不甘心就此放弃,于是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。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,他在京城郊外搭建了一个草庐,总算暂时有了一个稳定的居所,他便在此安心读书,准备下一次科考。
时值夏日,天气炎热,诗人便将书榻迁到水畔,顿时感到微风习习,凉意入怀。诗人似乎还觉得不畅快,干脆就将衣襟敞开,尽情感受夏夜的凉爽。不知不觉,夜幕降临、繁星点点,水汽凝露、荷香四溢,才子更感到无比惬意。
“繁星、露重、荷香”,分别从视觉、触觉和嗅觉的角度进行描写,同时又显得远近结合,层次分明,让人如临其境。诗人开始是“愁昼热”,然后又深深地陶醉于荷塘美景,于是就变得非常放松。
颈联描写夜景,此时阵阵蛙声入耳,蛛网依稀难辨,周围则一片空旷。月光如水、梧影偏西,诗人轻声地吟诵着前贤的大作,咀嚼着天人合一的味道,心中也忘记了落第的烦恼。《秋兴赋》,本指晋代文学家潘岳的代表作,此处引申为古代的典籍。
韦庄的这首五律技巧娴熟,表达委婉,充分体现出才子深厚的诗歌功底。开篇叙事,介绍时间和地点;颔联调动多种感官,令人心旷神怡;颈联又从侧面加以烘托,进一步展现夏夜的凉爽宜人。结尾以景结情,抒写了作者的愉悦之情。全文章法严谨,一气呵成,令人称赞。
《夏夜》
唐代 • 姚合
闲斋深夜静,独坐又闲行。
密树月笼影,疏篱水隔声。
断猿时叫谷,栖鸟每摇柽。
寂寞求名士,谁知此夕情。
姚合是中唐诗人,与刘禹锡、张籍、王建等人有过交往,虽然其才华不及他们卓越,而其仕途却相对比较顺利。姚合担任过刺史,干过刑部郎中等职务。诗人非常擅长五律,也有不少优秀作品传世。这首诗刻画了诗人夏夜里在书斋闲坐的感受,表达了一种悠闲的心境。
开篇用了两个“闲”字,突出了诗人闲适的心情。姚合在京城工作,无需四处奔波,更不会有远离亲友的痛苦。他只要每天安心做好分内之事,不会有流寓异乡的烦恼。
夜深人静之时,诗人独坐闲斋,任凭思绪像野马一样驰骋。“静、闲”二字,为下文奠定了一个恬静和闲适的基调。
颔联刻画了夏夜户外的宁静氛围,皎洁的月光,笼罩着密密的丛林;隔着一片疏篱,可以清晰地听到淙淙的流水声。作者细腻地展现了静态的月亮和动态的流水,给人一种清幽和静谧的感受。
颈联又采用反衬手法,“断猿时叫谷,栖鸟每摇柽(chēng,河柳)”,既表达了一种悲切之意,又进一步抒写了一派宁静的气氛。诗人时而听见山谷里的猿啼,时而感受到林中栖鸟摇着柳枝的动作,也暗示出诗人的心情起伏不定,虽然生活安逸,却并非没有烦恼,只要是活在世间,就会有数不清的忧虑。
结尾传达出诗人孤寂的心情,如此清凉的夏夜,诗人只能独对一轮明月,却因为身边缺少知己,满腹话语无人可诉,瞬间便觉得索然无趣,也就无心观赏月色。“谁知”二字,不经意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愁情。
姚合的这首五律展现了一幅清静和幽寂的夏夜景象,作者通过对月光、流水,以及猿叫、树摇等场面的刻画,表达了一种孤寂难耐的心情,最后两句彰显出诗人的心迹,尽显一份难以排遣的愁情。